连日阴雨,又恰值高速拦住了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于是这两天河南发霉长芽烂掉的小麦,接连上了热搜。
今天新鲜出炉的又一次消息,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专项用于小麦烘干。
(相关资料图)
哪怕亡羊补牢,也算是好事。但在那之前,最好先谈谈一些“基本常识”,以免成了雪上添霜。
1,发了霉的小麦烘干食用有影响吗?
以前家里老人晒谷子我也了解过这方面的情况,发了霉只需要洗干净再晒干,将就将就总比浪费要好得多,农村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讲究的。
另外毫不夸张的说,把所有发了霉的小麦筛选出来,再烘干,2亿肯定不够,杯水车薪。
且河南乃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的主要输出地,也就是说这些烘干的小麦会不会被掺杂到好的小麦里共同售卖?
2,这次重大损失,究竟存不存在河南官员的责任?
简单说,此次河南农民的损失,砸在任何一个官员的头上,无论他的官职多大,立刻丢官卸职是必然的。那么,仅仅是“大雨导致的小麦发霉”,还是“收割机被拦在高速上导致”,甚至是“跨区作业证限制的问题”,这些要说清楚。
什么都不调查清楚,直接回应解决方式,总给人一种刻意回避的感觉。
如果仅仅因为连续5天阴雨的原因,那么财政拨款补救不存在任何可挑剔之处,但如果是官员疏忽职守,甚至胡乱颁证限制,那么首先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这些人才对,而不是地方财政,毕竟地方财政的钱,本身就是老百姓的钱。
3,拨下去的2亿,怎么花,怎么落实,最好也出个清单,因为你看看新闻报道下的评论,大家似乎被贪官污吏们骗怕了。
反正我个人觉得这2亿拨下去杯水车薪吧,河南差不多有1亿人,如果按人头来算,一个人2块钱。
当然,2亿人不全都是种田的,所以最好按照小麦种植面积来看。
去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以上,今年增加也增加不到哪里去,按8500万亩算,平均每亩2块3毛钱烘干资金……
这样一来,虽然看上去拨了2亿解决农民问题也不少了,但是实际上,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操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别到时候又是个面子工程,钱不知道花哪里去了,一切只为了合上悠悠众口。
估计是解决不了的,也因此我才说此次小麦烂在田里的事,是个重大事故,需要追根溯源,调查是否存在地方官员乱作为的因素在内。不作为就算了,仅仅不作为也挺不容易……
目前这件事扑朔迷离,因为有官方说“不存在收割机被拦高速上”,又有媒体报道说“农业局去跟高速协商放行了,400多辆收割机顺利离开”,还有人说“完全就是连续阴雨的问题,凡是指责地方政府,统统都是卖国贼……”
不知道你们好不好奇,一件事情,它有多个答案,然后还没有统一的官方回应,就出了一个看似靠谱实则不一定靠谱的解决方式。
昨天,有消息曝出,安徽颍上吸取河南的经验,主动邀请外地收割机前往帮助农民作业,尽快在阴雨期到来前结束农忙,为此还在高速口为农机手们送上礼包。
今天,淄博交警又把淄博送上了热搜,在高速上开通收割机绿色通道,交警领路,同样是助力“三夏农忙”,尽快帮农民完成作业,避免出现河南的悲剧。
有时候,出现问题,需要调查通报问题的源头所在。就像其他城市会借鉴河南出现问题导致损失一样,调查惩戒之后,其他官员也会借鉴经验和教训,避开歧路。
总结一下,对河南拨款2亿帮助农民烘干小麦这件事,要注意3个问题。
1,烘干是否有用?
2,拨款能否全部落实?
3,厘清此次事故的责任,是否要与拨款减损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