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变后,随着韦后一党的斩草除根,下一个需要解决的,是李显一朝虽死犹在永远活在脑残们心中的武则天女士的历史地位问题。
准确的说,是李显一朝莫名其妙的武氏超高规格问题。
(资料图片)
李旦,或者说是以李隆基为核心的拥唐势力的意思吧,先是把李显定的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然后追谥被她祸害死的亲儿子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位谥号,砍棺材暴尸,铲平坟墓。
武家是臭大粪。
定调了。
李旦随后又追复故太子李重俊位号;平反了敬晖、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五王和景龙政变被平反了,他们反对的武韦联盟就该除,再次重申了韦家也是臭大粪。
整个李显一朝的核心圈层,除了脑残哥之外,没好人。
定调了。
六月二十八,任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下一届领导核心是李隆基同志,李成器彻底从名分上做了李隆基的工作人员。
也定调了。
七月二十,皇太子李隆基登朝堂受册封,当天因有景云之瑞,改元为景云,大赦天下。
皇帝即位没有改元,太子即位改元了。
这届政府的权重,也定调了。
神龙政变后哭了老武一鼻子的姚元之在李显政府如此混乱的五年后由许州刺史调任回了中央,成为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前因为跟武三思和韦后不对付被外放的洛州长史宋璟也回来拜相了,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著名的姚宋二相同时进班子了。
这二位爷回来仅仅一个月,就在中秋节那天放出了大招:前朝混乱的吏治该整顿了,所有花钱买的“斜封官”应当全部废黜。最终数千花钱买的委任状成废纸了。
此时此刻,朝堂上准确来说还有两个实权派力量。
一个是李隆基,一个是太平公主。
沉稳机敏多权略的太平公主,在这近30年的血腥政坛中留到了倒数第二场。
此时此刻,太平公主已经能直接参政了,每次入朝奏事都得跟他哥哥唠上好久,就算有事没来,李旦也得派宰相去太平公主府上去问询对策。每次宰相奏事,李旦就俩问题:跟太平商量了吗?跟三郎商量了吗?这俩说行那就行。
她的权势与威望,甚至隐隐然比李隆基要高。
李隆基虽然是政变的扛旗实施者,但他的政变实际上是利用韦氏的不得人心和飞骑系统的不满钻了空子,他的核心班底是一群中下层武官,上层建筑的威望很不够,但太平公主不同,辈分高履历足,要知道,走皇位交接流程的时候,太平公主堪称大了(liǎo),甚至相当逗的在颁布正式文件后,太平司仪第一时间就吓唬小皇帝道:天下之心已归相王,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随后给拎了下来。
此时太平公主貌似倒是唐隆政变后的最大受益者,说啥哥哥都听,她的人事推荐已经能够玩空降了,经常跨过资历做到高位甚至南北衙的将军或宰相,已经成为了隐形的太上女皇。
李旦之所以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因为确实此时从李旦的角度出发,太平妹妹这个仅剩的一奶同胞更为可爱,三郎这孩子太猛了,这么庞大的势力都啥时候整的啊?
刚刚定调武氏,剿灭韦后,太平的生态位对于自己此时没有威胁,但三郎这孩子不一定。
这天下毕竟是人家抢回来的。
八月时,万骑兵倚仗着讨平韦氏的功劳大多横行不法,成了长安祸害,李旦下诏将有功的万骑兵全部放到京外去作官,同时下令停止从官户奴隶中选拔万骑兵,并另外增加了“飞骑”的编制。
这一刀是砍谁的呢?
此时飞骑系统的一把手,李隆基。
李旦和李显不同,李显那纯是二傻子,李旦则是经受过系统培训的生存主义者,族谱上流传着武德九年六月四号的故事,三郎你这孩子忒吓人,爹是太怕哪天你来句“陛下何故谋反了”,整的不体面了你再来句“狗脚朕”,再把我打一顿后奋衣而出······
趁着你那闹出民意危机,我先给你降降温吧。
太平公主在成为“女皇”后有点半场开香槟那意思了,物质生活首先就勒不住了,大肆兼并近甸膏腴田产,使用的器物由吴地、蜀地、岭南特需专供;狗马宠物也都是外州专供,绮疏宝帐音乐舆乘的级别同于宫掖,侍儿都披罗绮,编制达到了数百人,苍头监妪数目高达上千。
连床搭子方面都向她妈靠拢了,胡僧惠范本来就是个商业掮客,靠着跟太平对接成为了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随后买卖做到了蜀地与江南。
她这一纵欲,很多朝中的忠唐势力开始不满。
因为很多画面很熟悉,这些年没少看。
这股势力被李隆基争取走了。
最开始太平公主并没有太拿李隆基当回事,觉得这也就是个李重俊级别的小孩子,但后来发现这孩子英武的不像话,于是想换个暗弱的立为太子以久保其权,多次散播流言:太子不是嫡长子,不当立!”整的李旦甚至在十月二十二专门颁布官方文件宣布李隆基毋庸置疑的合法性,戒谕中外,以息浮议。
至此,太平和李隆基开战了。
太平公主甚至在李隆基身边都渗透进了探子,无论大小事情都报告给他哥哥。
在太平公主的不断敲打下,李旦其实是流露出过李渊的心思的。
李旦曾经问过历经武周与李显两朝的宰相,当初曾经多次当面折辱张易之兄弟的韦安石一个问题:听说朝廷都倾心于东宫,这事你这宰相咋没个察觉呢!
韦安石当时就急了道:陛下哪来这亡国之言!此必太平公主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李旦赶紧道:朕知道啦,卿别再说话了哈。
李旦貌似挺替韦安石考虑的,怕他言多语失,但实际上,这活儿真挺孙子的,因为太平公主此时在帘子后头呢。
他要是真的爱才保护,不会挑太平公主在的时候扯这个淡。
这老小子此时是和太平公主站在一起的,之前太平公主曾多次拉拢韦安石,甚至派女婿去上门递请帖韦安石都不给面子,这回通过这个问题看看李隆基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太平公主的试探还没结束,她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们,暗示他们应当改立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随后表态大声质问道:太子立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此议!
太平公主之所以去大庭广众的试探,俩意思。
1、看看李隆基的势力,有没有公然替他说话的,没有就是默认,长安宰相们对太子没有信心很快就会传遍,换太子就好继续往下操作;
2、如果有公然不服的,这说明太子势力太大,方便将来再去李旦那吹风。
太平公主仗着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开始跟李隆基玩哪个选项都是错的阳谋。
后面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使东宫不安。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外放为刺史,免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
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除了太平之外都听你们安排,随后颁制: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过了没多久,李旦对身边侍臣道:术士说五日内有宫变,你们得替我小心着!
张说,就是之前作证撅张昌宗被宋璟嘴炮了的那位,此时也拜相进班子了,此时在旁边赶紧说:这一定又是奸邪谗言离间陛下与太子,希望陛下让太子监国,届时留言自然熄灭。随后姚元之附和道:张说所言,社稷的上上之策!据说李旦很高兴
李旦也在不断试探,又是韦安石你咋不察之,又是叫宰相你们保护我,本质上也是看看李隆基的势力与行情。
试探后得出结论,自己存在感几乎是负的。
连太子监国这事都被宰相们整出来了。
其实客观来讲这堆宰相和李隆基是谈不上多深的关系的,因为毕竟之前就是个边缘小王爷,根本没结交的可能,之所以那么多经历过武韦之乱被外放又召回来的宰相们对他那么支持,就是看准了太平公主还在做武后和韦后的梦,实在是不想这个国家再乱一次了。
眼下李隆基越早接班,太平公主的影响也就越能被遏制。
毕竟李旦你现在都成你妹妹的印章了。
李旦作为装死高手,看到这个局面在711年二月初一,以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右卫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二月初二,李旦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
李旦趴窝了,但是,人家把这事告诉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出招了,派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对李旦上言:斜封官都是先帝封的,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议一朝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遍于海内,恐生非常之变!随后太平公主跟上,说这事确实不合适。
李旦是风向不对我就马上躺,有点文章呢,我就做一做,反正坏蛋都是别人,随后下制道:斜封官之前停任者都量材叙用。
先打完姚元之和宋璟的脸后,太平公主又直接去找了李隆基的麻烦,怒责李隆基,选择了将矛盾公开化!
你一个太子,跟宰相走的那么近!还把我们都调走!你到底想对我皇帝哥哥干啥!
大帽子扣过来,李隆基惧了,只得上奏姚元之与宋璟离间他与姑、兄的关系,请求对这俩明正典刑。
二月初九,在李隆基的暗中保护下,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贬为楚州刺史。
不久李隆基的嫡系,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刘幽求也罢相为户部尚书。
接连三相被罢,李隆基势力受到重大打击。
四月初九,李旦召群臣三品以上道:朕对皇位这事淡薄一辈子了,无论是皇嗣还是皇太弟,我都辞了,今欲传位太子,同志们怎么看?
群臣不敢回答。
这回效果对了,没有公开废话的了。
李隆基派右庶子李景伯固辞,太平公主的党羽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上言于李旦道: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咋能这么儿戏!
李旦台阶拿到,随后停了这事。
一边打击了李隆基,一边又怕给人家逼急眼了,四月十三,李旦颁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
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
十月初三,李旦亲至承天门,引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布制书,责道“政教多缺憾,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官员编制膨胀,虽说有朕之薄德的因素在,也因为辅佐非才。韦安石调整为左仆射、东都留守,郭元振为吏部尚书,窦怀贞为左御史大夫,李日知为户部尚书,张说为尚书左丞,并罢宰相。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上述人事动作,都是太平公主的计划与算盘。
这罢相的五位,韦安石和张说都是明确表态支持李隆基的,郭元振是太平公主陷害韦安石时出手相救的,李日知党派不明,窦怀贞是太平公主一党。
人家也不是光废你的人,只不过你的损失比较大,你还说不出去啥。
通过灾异的借口,等于太平公主以一个嫡系的代价换下了李隆基的三个支持者,随后补进的四位,刘幽求是李隆基嫡系;崔湜是她的嫡系;魏知古曾经是是李旦的相王府司马,陆象先是名声高凑数用的。
总体而言,李隆基的支持势力被削弱了。
你瞅瞅,太平公主对比前面武三思和韦后这俩傻冤家的段位就高出不知多少档次了,这其实就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在势均力敌的政治博弈中,最显手腕的是吃一张吐一张的打麻将,将自己手里的牌换的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还能讲究个名正言顺。
由此其实也能看出来太平公主此时的政治行情,她手下不是没有能臣的,包括后面跟他一条道跑到黑的萧至忠,能力水平是后来被李隆基肯定惋惜的。
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星入太微星至大角星。
太平公主派术士对李旦说:彗星出现是要除旧布新,这天象是皇太子当为天子。
太平公主的意思是希望激起他哥哥的愤怒,你儿子弄不好要干你啊!
太平想挑起这爷俩的矛盾,自己在旁边渔翁得利。
但这回,聪明的太平失算了。
他哥是何许人也,你跟风控之神说有生命风险?
躺下!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
更重要的是,你旦哥不是你显哥,旦总只是没有胆子,人家不是没有脑子,你想拿他当枪使?
人家李旦直接道: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太平公主及其党当时都蒙了,随后赶紧力谏不可,但这回说啥也不好使了,李旦道: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日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
李隆基听说后飞马赶到往死里磕表示不要不要。
不要不行!甭管是真要有天灾还是你小子要搞人祸,爹跟你表态:爹这辈子只投保本理财。
李旦道:吾因汝功业得宗社。今帝座有灾,思欲逊避,唯圣德大勋,始转祸为福。易位于汝,吾知晚矣!
话说的确实漂亮,但李旦放权没放干净,太平公主还是劝他哥留下部分权力,李旦随后又顺坡下的对李隆基道:天下事还是重,朕还得帮帮你。
这么一番操作,李旦完成了稳赚不赔。
1、不用担心李隆基未来将刀砍向自己,不用担心任何“意外”了,爹已经体面的不能太体面了,我连帝位都是主动传的,你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我。
2、我还能动动李渊的心眼子,还能体会体会最高的权力,还有最高话语权。
3、坏人是你姑,你和太平撕去吧。
八月初三,李隆基即皇帝位,尊李旦为太上皇,李旦自称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极殿;李隆基自称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凡涉及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以及重大的刑狱政务由李旦决定,其余政务均由李隆基决断。
八月初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时代来到了这三十年杀戮游戏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其实太平公主之所以那样说,李旦之所以那样做,大概率是得到了某种信号和感知。
李隆基这边真的在谋划兵变。
八月刚刚即位后,他的嫡系刘幽求因为宰相大多成为太平之党就已经与右羽林将军张暐私下谋化以羽林兵诛杀太平一党了,张暐秘言于李隆基道:窦怀贞、崔湜、岑羲皆因太平公主拜相,日夜图谋不轨。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请速诛之!臣已与刘幽求定计,就等陛下您招呼了。李隆基是很认可的。
最终李隆基以刘幽求有大功不可杀的理由流放于封州,流放张暐于峰州。
李隆基为啥要大惧呢?
因为此时太平公主的势力已经渗透进北门禁军了,他担心太平那边也狗急跳墙,人家毕竟还有太上皇的政治旗帜,真闹崩了局面的走向真说不准。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的势力此时已经到了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她的人,文武百官大半都依附于她。
太平公主抓着她哥哥这三品官以上的任命权力不断调宰相进班子,虽然三品下任命最终要李隆基批,但那也是宰相们往你皇帝那递的名单。
李隆基被温水煮的相当难受。
太平公主在这年夏天的时候已经与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划在李隆基用的赤箭粉(天麻粉)中掺入毒药。
可谓全方位无死角了。
客观来讲,李隆基的政治手腕是比不过他姑姑的,你瞅瞅这几年让他姑姑始终压着打。
万幸的是,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阵营里安排了足够的眼线,王琚对李隆基说:事已迫在眉睫,不可不速发!
帮他太子监国的被罢宰相张说自东都遣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佩刀,表示领导您得动手了。
唐隆政变时投诚的崔日用因为和太平嫡系的薛稷关系不和此时已经被踢成了荆州长史,趁着回京入奏的时候对李隆基进言道:太平公主谋逆已经很久了,陛下往日在东宫时还是臣子,若欲讨之确实要废一番功夫。今既已临大宝,只需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佞得志,悔之何及!
李隆基道:诚如卿言,但就怕惊动太上皇啊!
崔日用道: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则不惊动上皇矣。
说的那么好听,但李隆基还是下不了决心。因为崔日用说的那句听起来相当吓人。
他作为皇帝,需要“”······
七月,魏知古告密,说太平公主欲在七月四日作乱,令常元楷、李慈以羽林兵突入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
被逼到墙角的李隆基决定下手,以中旨通知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取闲厩马及家人三百余人,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门。枭常元楷、李慈于北门,于内客省擒贾膺福、李猷,在朝堂抓了萧至忠和岑羲,皆斩之。
来看看李隆基的核心班底:
1、亲兄弟:四弟李范,五弟李业;
2、自幼的好哥们:李令问;王守一
3、家奴:高力士,王毛仲,李守德。
4、唯一的外人,是此时刚刚调回一个月的宰相郭元振。
要不是考虑李旦的因素,郭元振估计李隆基都不会加进来。
看似轻松,其实惊险到了极处。
这场政变说明了两件事:
1、太平公主的势力真的强到了一定地步,如果李隆基败了,这一上来扑北门的三百多人没能斩首完成控制,后世的历史很难讲会怎么写他;
2、李隆基成为中兴之主不是没有道理的,之所以斩首行动那么顺利,因为选人用人和保密水平做到了极致。
老机灵鬼啥意思?
1、保证自己的安全;
2、你们的政治旗帜在这里,快向我靠拢呀!
但李隆基早把他爹算明白了,宰相郭元振上场!
为啥要安排一个信得过的宰相入局明白了吧。
只有宰相带兵“保护”太上皇大人,所有的投机势力才不敢乱动作。
郭元振上奏,皇帝奉您的诰诛杀窦怀贞等,无他也,您别紧张。
李旦赶紧道:对!对!对!赶紧同志们除恶务尽去!
七月初四,太上皇李旦发布诰命:从今往后,大唐只有一个天,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
当日由太极宫徙居百福殿,突出一个坚决。
老机灵鬼乖乖当了死了裴寂的李渊,给自己稳健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保本的圆满句号。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后出来了,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唯一免难的,是李隆基的同事薛崇简,薛崇简由于多次劝他妈别造反被多次暴打,此役后被李隆基赦免,赐姓李,官爵如故。
抄太平公主的家时发现了这个历经爹娘俩哥哥四朝的大老虎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媲美皇家,家中的牲口,土地园林,放贷的利息几年也清收不完,她的那个床搭子家产都数十万贯。
自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到公元713年李隆基剿灭太平。
三十年眼高于顶群魔乱舞的血腥政治终于结束了,一个能用上几十年的年号终于要再次出现了。
下一章的名字,叫“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