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叶嘉莹讲诗歌(三十):以身躯作笔,以辛酸作墨——杜甫的集大成是如何形成的(之七)2023-08-16 05:17:44 | 来源:天津市老教授协会 | 查看: | 评论:0


(相关资料图)

首发: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陈学聪整理 张海涛审校 我们上次看了杜甫的两首七言律诗,这次来看一看其他诗人的七言律诗,跟杜甫的作一个比较。 以诗作画的王维王维有一首七言律诗《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在辋川有别墅,所以他就写在辋川的所见: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你可以看到王维跟杜甫的不同。杜甫的诗,《曲江》从一开始是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不论是从情意,还是感发的生命来说,里边有关怀国家、关怀朝廷的悲哀和感慨。而且“一片花飞”“风飘万点”,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不但有这么深的悲哀,而且表达得千回百转。

一位游客在阳关拍摄大漠落日景色。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王维的好处,是他有一种艺术家的眼光和感受。我们以前讲他的《辋川集》绝句——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的自然景物写得好。大家看《红楼梦》里写香菱学诗,她跟林黛玉讲她念王维的五言律诗的心得,她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刚一看觉得这说得太简单了,太阳当然是圆的,哪看过方的太阳?至于“孤烟直”,烟怎么会是直的呢?这好像很奇怪,可闭眼一想,有一年坐船从江边经过,就好像是眼前的景物,要把这个“直”“圆”换了,换不到一个更好的字。王维的景物写得真是好。 “积雨空林烟火迟”,“积雨”是多雨气候,“空林”是一片林木之中,但是很少有人行走经过。因为是下雨,很多人都没有出来,所以“积雨空林”。快到烧饭的时间了,所以远远的农村人家就点起烟火,就是烧饭的炊烟。炊烟怎么样?“烟火迟”。因为是下雨的天气,空气里有很多水分,比较沉重。有的时候阴雨是没有风的,如果一刮风,很快就晴了。既然是在雨中,而且又没有什么风,空气有水分很凝重,所以那烟升得很慢。这是王维的长处, “积雨空林烟火迟”,他把积雨的农村这么真切地写出来了。 “蒸藜炊黍饷东菑”,这是叙事。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就是叙事。“蒸藜”,煮饭,“藜”是一种植物,是可以煮来吃的;“炊”是煮饭;“黍”是一种黄米。所以“蒸藜炊黍”,把野菜、黄米的饭蒸熟了,“饷东菑”,“饷”是去送饭。有很多农夫在种田,妻子在家里把饭烧好了去送饭。到哪里去送饭?到“东菑”,“东”就是东边,“菑”就是农田,田开了一年之后叫作“菑”。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上空飞翔(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后面两句又写景了,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片水田稻田,在阴雨蒙蒙之中灰茫茫一片,偶尔有一只白色的鸟飞起来。此前我们讲王维的诗句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就是在阴天白色特别鲜明,一个白点在空中转,旁边都是灰蒙蒙的。“漠漠水田”是一大片迷蒙的灰色的背景,“飞白鹭”,一个白色的鹭鸶在天上飞。 “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就是树叶很浓,已经是暮春初夏了,草木茂盛,你可以听到在浓密的树荫里有黄莺在叫。这两句尽管景写得美,可是情意就比较空泛,没有杜甫那样深挚的博大的情意胸怀。而且王维诗中的景物是直写。“漠漠”是形容水田;“阴阴”是形容浓密的夏木;“啭黄鹂”,有很婉转的黄鹂鸟的叫声。他不像杜甫所写的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有很多虚字,有很多语辞。王维用的大概都是形容词、名词、动词,虚字比较少,所以转折比较少,就比较直接。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既不是在农田里种地的农夫,更不是带午饭去送给农夫吃的农妇,他是旁观者,漠漠水田、阴阴夏木,都是他看见的。后面两句是说他自己, “山中习静观朝槿”,他说我隐居在辋川山水中,学习静修的时候看到槿花。“朝槿”是早晨的槿花,这种花是早晨开,晚上枯萎。这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因为槿花的朝开暮萎,对于人生的哲理好像有一种体悟。 “松下清斋折露葵”,有时候我在松树下吃斋,吃什么呢?吃带露的黄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争席”就是争座位,也就是争地位。他说我就像一个田夫野老,争名夺利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 “海鸥何事更相疑”,这一句来自一个典故。《列子》上记载,有一个人每天到海边跟鸥鸟游戏。有一天他父亲说 “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说我听说鸥鸟都飞在你的旁边跟你一起嬉游,你捉两只来给我看一看。 “明日之海上”,第二天这个人又到海上去,他老想捉鸟,但是 “鸥鸟舞而不下也”,鸥鸟在天上飞,再也不落在他身边了。鸥鸟很机警、敏锐,你要捉它,它就再也不下来了。所以一个人有了“机心”,有了算计人的心,海鸥就不下来了。王维说,我没有这种机心了, “野老与人争席罢”,我现在宁愿过这种隐居的田夫野老的生活,你们这些海鸥何必还猜疑我呢?这首诗他写得比较简单,对偶的句子也比较简单。 高适的诗工整贴切我们再看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这是一首赠别的诗,是送给两个被贬的人的。一个是送李少府被贬到峡中(重庆巫山),还送一个姓王的少府被贬到长沙。他们一个要去巫山,一个在长沙,被贬得很远,而且是贬去做很低的官——少府(指县尉)。我们以前讲过,很多人不愿意做县尉,说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俊秀三峡。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下面我们看高适怎么写。他说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嗟”是叹息,“君”是指姓李跟姓王的两个人,你们跟我分别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驻马衔杯问谪居”,我们就在这里停下马来,你们要走了,“衔杯”,就是把酒杯放在嘴边,每个人都饮一杯酒。“谪居”,“谪”是被贬谪,你们到那里去生活怎么样?后面就说, “巫峡啼猿数行泪”。李少府贬到峡中,到巫山县,要经过巫峡,古人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说你经过巫峡的山上,听到山上的啼猿,就泪沾裳,流下泪来。王少府贬到长沙,是 “ 衡阳归雁几封书”。在湖南衡阳有一个山峰叫回雁峰,据说鸿雁冬天向南飞不过衡阳的回雁峰。他说你现在被贬到衡阳回雁峰以外更南的地方,连通信都不容易,你能够跟家里通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说你们被贬的时候正是秋天,往湖南去的时候要经过青枫浦,水天辽阔,你应该会怀念家乡。那么去四川的呢? “白帝城边古木疏”,你到了白帝城,也是秋天了,那些树木都萧瑟了。你看高适写的诗是很工整的,也很贴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这是写两个人都被贬了;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这两句写的是情;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这两句是风景;最后两句是安慰, “圣代即今多雨露”,“雨露”代表恩惠,皇帝的恩惠就像雨露在草木之上一样,说不定皇帝会把你们叫回来,你们不要踌躇,不要难过,说不定不久后我们就见面了。这种诗写得工整贴切,但是缺少深意,没有远韵,不给人高远的联想。因为要有平仄、要讲对偶,在律诗的体式格律之中,都是被局限的,尽管对得很工整。“青枫江上”对“白帝城边”,“巫峡啼猿”对“衡阳归雁”,动物对动物,风景对风景,但是他是被拘束的。 李白为什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我们接下来看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我们先看崔颢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根据唐朝的阎伯瑾写的《黄鹤楼记》,相传有一个叫费祎的人学道成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他曾经驾着黄鹤回来在这个地方休息过,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黄鹤楼。还有《舆地纪胜》,它引《南齐书》,说从前有一个仙人,叫作王子安,曾经骑着黄鹤经过这里,在这里休息,所以叫黄鹤楼。 坐落于长江之畔的黄鹤楼(无人机照片,2023年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昔人已乘黄鹤去”,这里从前有骑黄鹤的仙人,但仙人已经骑着黄鹤走了,“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个地方只留下这个楼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飞走后再也不回来了, “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楼上的白云千年万世。前面四句有一个特色。我们所讲的王维跟高适的诗,都是整句地对,而且对得很工整、贴切。崔颢第三句跟第四句却不是这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它是一半对,它不是全对。“黄”对“白”,都是颜色;“鹤”跟“云”都是名词;“一”跟“千”都是数字。但后面就不对了,因为“一去”的“去”是动词,“千载”的“载”是名词;“不复返”,“返”是动词,“不复”是形容动词;“空悠悠”,这“悠悠”两个字是叠字,是形容词,“空”是一个助动词。所以后面“去不复返”“载空悠悠”这四个字完全不对。如果守律,就被律所拘束,如果想要突破拘束,结果就是破坏了格律,这是早期律诗的两种现象。可是这首诗还是律诗,因为后面两句是对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他说我站在这里,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昏时看一看我的故乡在哪里,看不到我的故乡,只有烟水茫茫的“烟波江上”,所以使我满心悲哀和忧愁。这首诗前面四句是有历史感的,后面四句是对自己生平的感慨,写得潇洒、自然,这是崔颢这首诗出名的原因。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崔颢在黄鹤楼上的题诗,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眼前是有景物,但我不能写诗,不能叙述,“道不得”,因为有比我更好的人——崔颢已经题诗在上头了。李白在黄鹤楼没有题诗,他在鹦鹉洲题了。李白的《鹦鹉洲》这首诗受到崔颢的影响。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这是《鹦鹉洲》的前四句,这前四句是受了崔颢的影响。这个地方有鹦鹉来,所以叫作鹦鹉洲,这个完全是受崔颢的影响。后面两句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何青青”和“陇山去”,绝对不对。所以《鹦鹉洲》的起句其实受了《黄鹤楼》的影响,就是说李白也尝试突破格律。他为什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因为崔颢的《黄鹤楼》突破了拘束,打破了格律。李白这个天才是不羁的,不愿意受约束,所以当他感觉到律诗对他有很大的束缚,而他发现崔颢可以打破,他就特别地欣赏崔颢,自己也把它打破了。至于《登金陵凤凰台》,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只有一部分受崔颢的影响。因为楼上有过黄鹤,就叫黄鹤楼;洲上有过鹦鹉,就叫鹦鹉洲;所以台上有过凤凰,所以就叫凤凰台,这也是相似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黄鹤,鹦鹉,凤凰;黄鹤楼,鹦鹉洲,凤凰台;黄鹤不见了,鹦鹉不见了,凤凰不见了,那现在楼、洲、台还在这里,这些地方是相似之处。后面两句李白就比较对了, “吴宫花草埋幽径”,他说凤凰台这里是江南,是江宁府,是南京所在的地方,当年“吴”在这里建都,吴国的宫殿已经长满了花草,把当年的小路都隐埋了。谁把吴灭亡的?晋国。晋国又怎么样?晋代的那些衣冠人物现在都进了坟墓,“古丘”,指坟墓。所以这是两个很明显的对比,晋把吴灭了,可是晋不是也灭亡了吗, “晋代衣冠成古丘”。只有大自然长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后面不对,因为“白鹭洲”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名词,可是“青天外”不是,意思是在青天以外。所以这两句也是不对。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说因为浮云把太阳遮住了,所以我看不到长安。这两句用了托喻。“浮云蔽日”代表小人对于国君的蒙蔽,“长安不见”,“长安”代表朝廷,我不能看见朝廷,太阳被浮云遮住了,就如同国君被小人蒙蔽了。 “总为浮云能蔽日”,我李白没能在朝廷留下来,我怀念长安的朝廷, “长安不见使人愁”。我现在远在南方的金陵凤凰台,感慨历代国家的盛衰,而唐朝的盛衰兴亡会落到怎样的下场?《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不错的一首诗,可是有因袭模仿《黄鹤楼》的痕迹。 杜甫:追怀长安杜甫的诗我说过很多次,一定要结合他的生平来看,你才能对他的感情、感发的生命有更正确更深刻的体验。 上次我们说了,杜甫本来是沦陷在长安,后来逃到凤翔。因为他上奏疏,所以肃宗皇帝把他放回家了。等到肃宗收复了长安,他又回到了长安。他有一次上“封事”,“封事”就是给皇帝上奏疏,说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给皇帝上奏疏,皇帝不满意他,他所有的奏疏,不但朝廷不肯听信,反而对他越发反感。所以他才写了《曲江》二首,说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他一方面说“朝回”,一方面说“尽醉”,这两种矛盾表现了他的悲哀。 在写《曲江》诗后不久,他就“外迁”了。“外迁”有一种贬逐的意思,不算是正式地贬,但是把他外迁到华州,在华州给他一个司功参军,就是州刺史下面的一个属官。什么叫司功参军呢?“功”是一种功绩,管人事考核的。这一州里哪个人该有功,哪个人该记过,哪个人该升,哪个人该降,就是管这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是最复杂的,上面有刺史的控制,下面有很多人的各种意见,所以不久杜甫就弃官了。他还带着一家老小呢,所以他弃官后就到了秦州。秦州在现在的甘肃省。他为什么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因为杜甫有一个侄子在甘肃,而他听说甘肃还不错,是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甘肃这个地方比较干旱,土地不像江南的水田肥美,是很干的沙田,所以他说“瘦地”。可是这种旱地、瘦地,去种谷子是很好的。所以他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到甘肃,是希望投奔他的侄子,而且他希望自己劳动。去的那年冬天非常冷,他在秦州住不下去了,因为真是天寒地冻,饥寒交迫,他没有办法,就从秦州往南迁,来到同谷,同谷其实还在甘肃,在成州附近,不过是稍微向南一点。杜甫在同谷县作了七首歌,他说他拿一个长镵(铲子),说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这个长镵,有一个白的长的木头的柄,他说我活在世界上,就依靠着它来维持生命。李白写过一首《襄阳歌》,说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舒州杓”,这个“杓”是盛酒的酒器。“力士铛”,“铛”是温酒的。他说“舒州杓”,最好的盛酒的杓;“力士铛”,最好的温酒的酒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我李白就跟你们同生共死。人家李白是多么潇洒!可是你看杜甫,杜甫说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就像这把铲子,因为他一无所有,用铲子去挖黄独的苗, “黄独无苗山雪盛”,谁知, “短衣数挽不掩胫”。黄独就是像土豆的一种植物,上面露一点叶子,根在底部,根是可以吃的。所以他拿长镵就到山上去看,看到上面有一点点秧苗,就知道下边有根,挖起来就可以吃。可是他那天上山找不到,因为雪太大,把所有的秧苗都盖住了,所以“黄独无苗”就因为“山雪盛”。那么厚的雪,所以他要把衣服挽起来上山。而这个“挽”还不只是因为“雪盛”要把衣服挽起来,是因为衣服破烂了要挽结,要把它绑起来,这里绑一块那里绑一块。说我的衣服已经这么短这么破烂了,连小腿都盖不住, “短衣数挽不掩胫” 。他在山上找了一天, “此时与子空归来”,等到晚上的时候,我跟你就空手回来。“子”就是你,指长镵。回来就听见儿女 “ 男呻女吟四壁静”,我的儿女饿得呻吟,可是他说“静”,没有人能够说一句话,没有话可说,而且没有力气说话。第一首最后说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他说连上天都为我而悲哀了。所以杜甫是真的经历了这样饥寒交迫的日子,同谷他也住不下去了,几乎饿死在同谷。因此这个时候,他就来到了成都。成都果然温暖,而且这里有他的亲戚,有他的很多好朋友。成都当地的长官对杜甫很好,给了他土地和金钱盖起一个草堂。比较起来,杜甫在草堂的这几年是他生活上比较安定的时间。后来他的一个好朋友严武来四川做东川节度使,聘请了杜甫在他手下做工部员外郎,所以他被人称作杜工部。这个杜工部不是中央朝廷政府的工部,是地方东川节度使的幕府之下的一个工部。可不久后严武也死了,而这时朝廷又经历几次变乱。杜甫一天比一天衰老了,他写过两句诗: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杜甫年轻的时候在长安住过很久,而且他的先祖,从前给《左传》作注解的杜预就是长安人,所以长安既是朝廷所在也是他的故乡。 “此生那老蜀”,我怎么就在他乡异县,在这么一个地方终老了呢? “不死会归秦”,只要我一口气在,我一定要回到陕西。“秦”是陕西,指的是长安,杜甫就想回到长安。 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展出的雕塑作品《杜甫》。新华社资料片 怎么回到长安去呢?当时的交通不方便,除了陆路就是水路。当时陆路不平静,因为陆路不但有外族侵略的战乱,而且当时唐朝从玄宗后期到肃宗时代,中央政府已经失去威信,大权旁落,政治腐败,形成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所以,杜甫决定从水路走。他有两句诗说过他的计划,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计划中的路线,是从成都到重庆,从重庆就可以上船顺江而下,到湖北襄阳,再转陆路,就来到洛阳。但是他没有来到“襄阳向洛阳”,就死在路上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他就来到了夔州,就是在白帝城。来到夔州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路上不平静,所以他不能够继续前进了;又因为他生活没有着落,还有家人妻子,所以就滞留在白帝城了,大概前后有三年之久,《秋兴》八首就是他滞留在白帝城的第二年所写的。 《秋兴》中的感发我们上面所讲的是杜甫的生活经历,即他写诗的背景,现在要讲他的艺术性。《秋兴》一共是八首诗,这八首是一组诗。在古代,写成组的诗有各种情况。阮籍的《咏怀》诗写了八十二首,陶渊明的《饮酒》是二十首。像陶渊明的《饮酒》诗,他的第一首跟第二十首,这两首的次第是固定的。《饮酒》的第一首是开始,第二十首是结尾,中间的十八首没有必然的结构次第。阮籍的《咏怀》诗组只有第一首表示一个总起,此外的八十一首没有必然的次第。但是杜甫的《秋兴》从分组诗的次序上说起来,它有一定的次序。陶渊明的诗你可以任选,阮籍的《咏怀》诗你也可以随便筛选,但杜甫的《秋兴》八首你不可以随便删,因为它是一个整体。我在讲诗的时候屡次强调,中国人写诗是注重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西方的诗歌理论是从摹仿论开始,就是你看到外部,就把外部描写下来。可是中国的诗歌不是这样,中国是从感发开始的,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特色,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注重内心情意的感发。《毛诗序》上就说诗是“言志”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以前也讲了钟嵘的《诗品》,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还说“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一个使人引起感发的就是外边的“物”。可是“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界的大自然的“景物”,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还有就是外界的“事物”,不只是景,还有外界所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引起人内心感动的一个因素。你要把这首诗里物跟心的关系弄清楚,有的时候是从物写到心,有时候是从心到物,总之心物有一个结合。他是怎么结合起来的?中间有没有一个脉络可以看见?如果是简单的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个就是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就是心。前两句是物,后面是心,这个很容易分开。说 “欲见回肠”这个是心, “断尽金炉小篆香”这个是物。杜甫这八首诗的整体结构是怎么构起来的?我现在只能把整个的结构脉络告诉大家,然后看他的几点特色。整个的脉络是什么?我们从“物”跟“心”两方面来看。杜甫诗的题目,有些很长,有些很短,但是都非常贴切,各有作用。《秋兴》题目只有两个字,而题目很长的《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就是当他被贬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出长安城城门的时候写的,是历史的记叙。从此一别之后,不管杜甫怎么盼望回长安,却再也没有回到长安。他就说 “至德二载”,那时候杜甫一度沦陷在长安,被安禄山的军队抓回来留在长安。后来他就逃出去了,所以说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就是从长安城向西边的金光门城门逃出去。是 “间道归凤翔”。我们上次简单地引过杜甫的两句诗,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我今天活着回来了,看到朝廷我很高兴,可是之前我在路上逃难的时候,我是“暂时”的人,我都不知道下一分钟自己是不是活着。“间道”两个字代表了多少艰难危险,代表了他多少次追寻朝廷的感情。可是没有想到,我现在真的等到朝廷把长安收复,我也回到长安来做拾遗了。可是今天朝廷又把我赶走,我还是出了这个门。“因出此门”所以“有悲往事”,我想到我去年出这个门是为了投奔朝廷,我今年出这个门,是因为朝廷把我赶走。所以长题有长题的好处,把他所有的感慨说出来了。 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华清宫。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短题《秋兴》也有短题的好处,虽然短,但是这两个字可以把八首诗都笼罩在里边。怎么笼罩在里面?看他“物”跟“心”感发的作用。“秋”我们可以用钟嵘的《诗品》来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是秋天的景物,阴阳之气的运行,草木零落了,所以“气之动物”是“秋”。这个“兴”就是钟嵘《诗品》后面的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所以它就使我内心的感情摇荡,“摇荡”是被感动的样子,所以就写下来这个诗。 我现在所引用的这几句,是钟嵘《诗品》前面序言的几段话。 可是你也要知道同样是秋天,同样引起人的感动,可是不同的人对着同样的景物是有不同的感动的。 每个人都看到秋天的落叶,但是引起的感发都不同。 杜甫所“摇荡”起来的是什么?杜甫的感发是什么?杜甫的感发就是他的怀念和追忆。怀念和追忆什么?一个是国家,一个是个人,国家的盛衰,个人的经历,这是说事件。怀念和追忆的地方是哪里呢?就是长安。而无论是国家的盛衰,还是个人的经历,他都把事跟地结合在一起,国家盛衰与个人经历,都跟长安这个地方结合在一起,这是杜甫的《秋兴》八首诗的一个骨干,一个总体的结构。如果把这八首诗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里边有的地方写的是秋天,是引起感发的一个外物,秋天的季节。当他在夔州,眼前的现实,眼前的景物,引起感动的便是夔州的秋天,这是“物”。至于“心”,就是国家的盛衰,个人的经历,就是长安。 (未完待续)本系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叶嘉莹讲诗歌(二十三):边塞诗人三杰,高妙各在何处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吉玲 、崔贝勒| 校对:饶小阳

上一篇:风之集会喜好(风之集会) 最后一页下一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