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一箸面下肚 半天活路不耽误2023-08-19 07:24:40 | 来源:上游新闻 | 查看: | 评论:0


(资料图)

□朱孝才

山里人天亮端碗,标配通常是一碗面条。山里人不说一碗,说“一箸”。煮一碗是一箸,挑一筷子还是一箸。在山里人眼中,箸是面的专有量词,从没听山里人说一箸菜一箸肉的。

“箸”是筷子,也作“筋”字。《红楼梦》里就一会儿用“箸”一会儿用“筋”。《水浒》第24回也说:“王婆便排些酒食请他,下了一箸面与那妇人吃了。”山里人不懂之乎者也,单单一碗面却用了个古雅的“箸”字。

山里人的一箸面汤宽油重,海碗盛放,也可能剩菜剩饭一股脑儿。面条的好处是亦菜亦饭亦稀亦干,一箸在手就是行走的餐桌,可坐可蹲可走可停,无需添饭添菜,边吃边和左邻右舍说些盐咸醋酸家长里短天气收成,看看庄稼赶赶鸡鸭,吃了多半,嘴巴一抹,残汤剩水往狗槽里一扒拉就算了事。

“一箸面下肚,半天活路不耽误。”山里人的一箸面讲究的是快当,扛得住饿。最传统也最利索的就是腊猪油盐菜面,那是家家上灶主妇必须拿手的一箸面。铁锅大灶,猛火烧热,腊猪油切丁熬化,一把盐菜撒进去三刨两铲,一瓢泉水吱啦一声倒进去,腊味和着盐菜的香气随着氤氲的水汽钻进屋子的旮旯角落,还没端碗已是口水长流了。转身的工夫,锅里的水翻泡开了,一把挂面两把青菜叶子随性丢进去,筷子三扒两扒,一箸面就和汤和水递到家人手里了。这一箸面,断然不会另加油盐酱醋,讲究点的也无非撒几颗葱花丢一撮香菜啥的。遇着客人到家或是当家理事的活路苦,顶多也就鸡窝里拣两个热乎乎的土鸡蛋煎得二面黄了卧在那一箸面上。

腊肉盐菜面随性干脆,毫不拖泥带水,这是山里人的当家面。只有另一箸面与它有得一比,还通常是薅秧时节,平日里没那口福。“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薅秧时节万物蓬勃,时鲜食材山珍野菜随采随摘,山里人尽可以享受一箸嫩花椒嫩蒜面了。

清早,露气正浓,上灶主妇拿筲箕去菜地摘一把嫩花椒,扯两窝红皮嫩蒜,揪几叶野韭菜,掐几只青海椒回屋。生火烧水的工夫把青椒埋柴灰里烤上,韭菜叶切寸段一边备着,嫩花椒嫩蒜加一点盐巴放舂钵里,待青椒烤成虎皮火钳夹来就一起捣碎,那边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宽面下锅光滑筋道,面条煮到八分熟连汤带水起锅,大碗盛好,嫩花椒嫩蒜和韭菜叶码放上去做浇头。另刷锅烧热,一勺猪油一勺菜籽油舀进锅里做“夹码油”,夹码油烧到滚沸,锅铲飞快铲出泼到浇头上。一箸面端到面前,嫩花椒嫩蒜和韭菜叶还吱啦啦炸着,刺鼻的清香让人七窍通泰、胃口大开。

一箸嫩花椒嫩蒜面,摘菜打理、煮面捞面、上桌泼油一气呵成,上灶主妇的干练、贤惠始终都拿捏得死死的。虽然只是一箸应季的面,却不是做一箸稍嫌简约的腊肉盐菜面所能展现无遗的。

三四年前,我在老家山里找了间瓦房栖身,第一时间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早餐、这样的一箸面。晨曦雾岚,朝霞正好,一箸面摆于庭前坝坎,张扬,豪迈。你这才感觉,有这一箸热面下肚,完全可以别无长物夫复何求,你会思考当年为何要拼了老命走出山里,低首下心为稻粱谋。可不待一箸面吃完,却又啥都不想,然后放了锄头拿起耙,跟着山里人的节奏上坡下地忙活去了。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今日矩形管及方管规格及理论重量表(矩形管与方管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页下一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