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任、副主任、学科负责人……在国际学校里,相比一线教师,中层管理者是一个尴尬的群体。想升职加薪却上也上不去,想佛系躺平却下也下不来,想跳槽难免遭遇“降维打击”。在日常的工作里,经常被抱怨甚至成了“背锅侠”。中层管理者的发展到底面临何种困境,如何突围?
(资料图)
01 学校中层群体的“夹心”困境
图书编委主任、考务管理、教务管理、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做过四年中层管理者的林晖(化名)在学校接触过多个中层管理岗位,从一线学科教师到中层管理,打交道的对象从学生转变为校内校外的各类人群。林晖说,“工作对象的变更”是中层面临的首要挑战,起初非常不适应。但最难的还是同时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
国际教育资深猎头、顶思人才招聘主任Rocky发现,国际学校的中层招聘有一部分是内部提拔起来的老师——往往因学校发展需要,而候选人恰好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总体来看,一线教师比较学术化,欠缺管理能力。“很多时候,学校员工不稳定,多和中层有较大关系。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下级对中层不满意而离职,而上级认为中层‘不给力’,最终中层做得不愉快。”
林晖做了4年中层岗位后就被提拔为学部校长。他认为,突破“中层困境”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向上管理站在校长的角度,向下管理站在一线老师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共情力”和“换位思考”是中层必备的技能。
在国际化学校待了近十年后,林晖决定辞职创业,为准留学家庭提供国际教育生涯规划。他坦言,担任学校中层的经历对之后升任学部校长及创业帮助很大。比如当学部校长时,由于有过中层管理经验的积累,中层汇报工作,绝不能忽悠,并且他能较为精准地做出指导。而中层经历也让他对国际教育链条上的方方面面资源都如数家珍,能给家长提供更为专业的个性化指导规划。但对很多学校的中层人员来说,岗位突破是一大核心难点。
02 中层“反向内卷”成新趋势
一位北京某一流国际学校的资深课程管理主任想跳槽至杭州某知名国际学校当学部校长,结果,因其管理经验欠缺错失机会。最后在多次尝试下,他跳槽至北京另一所国际学校,成为学部校长,实现了岗位的晋升。然而不可否认,中层群体普遍正在陷入发展的“泥沼”——在本校缺乏管理经验,期待跳槽积累管理经验,但又因0经验被遭拒之门外。
由于国际教育目前进入行业调整期,中层人员的流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Rocky表示,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与往年比,中层岗位见少(包括人力资源、财务、市场招生、校办、教学主任等),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本校的中层处于观望状态。而有计划跳槽的中层人员更偏向于熟悉的区域,尤其是离家近的区域。另外,“反向内卷”成了新趋势。
“二线城市中层反而希望跳到一线城市做一线老师,更聚焦专业性发展,比如教学副校长去往好学校成为学科教师。”
Rocky指出,“专业能力+管理经验”可以让中层在流动时成为“香饽饽”。“专业知识”和“为人处事”是中层最需要修炼的两个部分。另一方面,当中层上不去,跳槽找不到更合适的岗位时,这一方面是受限于市场大环境,另一方面展现出候选人核心竞争力不足。“随着国际教育的高速发展,单一技能的人才将逐渐被复合型人才取代。”
结语
从国际学校招聘来看,内部提拔的教师往往缺乏管理经验,外招的人才相对成熟,但稳定性较差,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对于国际学校而言,招聘不是难事,留住人才更加难得。如何沉淀下来,助力中层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每所学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挑战。
作者 | Zoey
图源 | 网络